查看原文
其他
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 梅县味酵粄

古承红 语言资源快讯 2020-01-18

梅县味酵粄

    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  古承红


如今在朋友圈,发个吃龙虾的消息不算稀奇,发个吃味酵粄一类的小吃的消息,保准可以收获一大堆口水和“给我留点”的留言。

 梅县小吃不少,味酵粄被称为最地道的客家小吃。而我记忆中,属于小时候的味道的,除了发粄,就是味酵粄了。发粄常常在年节出现,祭祖、祭天、接财神以及做红白好事、走亲戚等活动都用到它。相对兆头很好的发粄来说,味酵粄是比较受到冷落的。但其实这两样粄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几乎一模一样,只是中间加的东西不同,一个成了“发”,另一个不发而已。


(发粄和味酵粄)


说说味酵粄。

味酵粄是应节小吃,应该是夏天,早稻成熟,就是做味酵粄的时候了。有些地方,也会固定在农历六月初六的这一天磨味酵粄。不管仓里还有没有旧的米,家家户户都会把第一担晒好的早稻挑去碾成米,然后把大米泡在水里大概两三个小时。可能半年没有使用过的石磨这时候已经被搬出来清洗干净,等大米浸泡软了,就开始磨。一个成人推磨,另一个人(孩子可以承担)就用勺子不停地从桶里舀起带水的大米灌进石磨上的孔洞里,磨盘出口下方,一只桶接住了磨出来的米浆。


(石磨)

用石磨盘磨米浆、豆浆(做豆腐)是很累的活儿,但那时候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兴奋和期待,就是大人们的眼角也都带着笑意。现在的孩子根本没办法理解吧,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,物资是多么的贫乏,生活是多么的单调,凡是可以调剂生活的方式都被重视起来。所以,哪怕仍然还是米制的味酵粄,但换了一种样式,换了一种吃法,也让人觉得生活多了一种味道和色彩。


就是现在,每到夏天,早稻收割时节,住在城里的人们,总是会相约到乡下谁的家里去磨味酵粄。重点真的不在吃,而在于缅怀。味酵粄的味道,就是儿时的味道,就是丰收的喜悦的味道,就是感受生活美好的味道。回到乡下,回到老屋,看着可能多年不用的磨盘重新转起来,看着米浆像浓稠的酸奶那样细细地不断线地流进桶里,真是感慨良多啊。


米浆磨好后,加入一定比例的碱和适量的开水冲稀搅匀。土灶的火已经生得旺旺的,大锅里箅子上,整整齐齐放着几十个小碗,把搅匀的米浆一勺勺添进小碗,盖盖蒸十多分钟。锅盖揭开,热气腾腾的锅里,一个个味酵粄像一块块猪油冻,温润诱人。赶紧端起来,蘸着刚煎好的红味(甜的或咸的),大快朵颐去吧。刚蒸好的小碗的味酵粄,口感柔韧,配着煎得又香又甜却不腻的红味,可以一口气吃四五个呢。

       

(刚蒸出来的味酵粄)

(蘸甜的红味)

 (蘸咸的蒜蓉味)

味酵粄还有另外的吃法,油炸和炒。面粉、鸡蛋、水加适量的酱油调成糊状,裹住味酵粄,放进油锅里炸到外焦里嫩,蘸红味吃,又香又筋道。


(炸味酵粄)


炒味酵粄则看个人喜好,可以加入香菇、鱿鱼、韭菜等等,但一定要先把蒜末煎得香香的,把切成条状的味酵粄放进去一起炒,起锅的时候洒点胡椒粉,不会腻人。


(炒味酵粄)


味酵粄虽说是地道的客家小吃,但并不像腌面那样到处都能看到吃到。幸运的是,梅州这几年发展旅游业,传统工艺传统小吃引起了关注。如今在主要旅游景点大都有小贩卖味酵粄了,当然价格不低,一只小碗的味酵粄,在叶剑英纪念园被卖到5元,而在泮坑景区是2元3元。在很多经营客家菜的饭店,也能吃到炒味酵粄。至于炸的味酵粄,通常都只能熟人带路,到巷头巷角去寻觅了。




方言点: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客家话

文:古承红(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教师)

音:黄婧(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学生)



往期热文:

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 清补凉

方言与美食丨揭西味蕾·外婆和她的红桃粄
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 阳江美食-猪肠碌(容慧华)
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 岐山臊子面
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 陈嘉乐:牛肉镬子(赣州瑞金象湖话)





图文编辑:廖小曼

责任总辑:老   甘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